国画教学分享学国画梅花

时间:2022/9/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国画教学分享:学国画梅花

梅的基本画法枝干的画法画梅的枝干多用中锋,老干多枯健,

用笔中锋、偏锋兼用。造型规律可借鉴文字形态,

如“女"字、“之”字、“丫”字、“爻”字等。

嫩枝昂首向上,老枝伸向四方,圆浑挺劲。

出枝要有力量感,故称梅枝为“铁骨”。

初学出枝,枝条向上下和左右伸展比较容易。

梅枝有粗细、曲直,可分主枝、旁枝、细枝。

主枝干多曲折,旁枝较细,一.般在主枝干弯曲处发旁枝,

旁枝上再发小枝,细小枝数量上可适当多些,

以形成疏密效果。画梅枝一般都用较深的墨色画枝干,

以显其铁骨精神。初习时,笔尖含水量不宜过多。

画较粗枝条时,以侧锋入笔,渐转中锋,

也可中锋起笔,渐转侧锋,要有变化,灵活运用。

线条用笔要根据枝条的弯曲,采用快慢、顿挫、

转折等不同的手法。其枝条形状上不宜画得过于直,

应作适度的弓形为好,使其柔中带刚,垂若钓竿,仰若盘弓。

花的基本结构梅花由五片花瓣组成,亦有重瓣。

花当中有数根花蕊,以红色、白色为主,

还有绿專梅等。画梅花主要以重瓣为主。

花的双勾画法中锋行笔勾花瓣,用笔要有提按,以淡墨画梅瓣,

线条要活泼流畅,忌刻板。圈花瓣时要外实内虚,

瓣瓣相接。先勾花心,再剔花须、点蕊头,最后点花蒂。

花的没骨画法没骨就是直接用毛笔蘸色或墨点出花瓣的

结构、形态,故称点梅,又称点厾,统称没骨画法。

用略秃毛笔以藏锋点虱,以中锋垂直点下。点要圆,

不露锋,笔肚蘸淡色,笔尖蘸浓色,

这样点出的花瓣有浓淡变化,观之有立体感。

花心、花须、蕊头、花蒂用浓墨在花瓣色将干时勾点。

花与枝的组合画法花与枝组合时除应注意花的

正侧偃仰向背等朝向的不同之外,

还应该注意入画时分布的位置,应有疏密聚散的变化,

切忌图案似的散点式分布。

一般在画三朵花时,两朵紧靠,一朵稍离,

形成有变之不等边三角形。当画许多花时,

最密集部分是画面的主体,

是一幅画的中心所在。重心部分花朵要茂密纷繁,

其他部分则要稀疏透气。

画面主要部分以正面盛开的花为主,

其他部分,侧、背、蕾可多画些,

枝梢尖端部不开花,以蕾或半开的花为多。

创作技巧构图的方法和原则画梅的构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处理画面的具体手法,

如“S"形构图、半环型构图、纵横交叉构图等。

二是掌握画面中布局美的法则,

如主辅、虚实、疏密、聚散、藏露、开合、呼应等。

一幅画应有主体,有陪衬。

主体是画面的重点或中心。

布局时力求主体的位置突出、醒目,其他作为陪衬,

位置应隐蔽些,即画虚些。

梅花构图以表现枝干为主,

可归纳为“长短、粗细、多少、纵横"八个字。

构图力求形式优美,变化万千,

“变化统一”是构图的总要求。

人们运用矛盾的对应统一法则,创造出各种构图形式。

斗方构图主干重在画面右边挺立向上,次干小枝略偏向左,

加上题款画面得到平衡。

主干由左下方伸向右,然后又伸向左上方。小枝穿插注意转承,其势回转与主干同。

由右上角发枝往左边横过画面,微上冲,凸显其伸展之势。

由左下角发枝往右下角弯曲作上冲发散之势。

团扇构图折扇、团扇因幅面小,大多只取一两枝梅。

此两团扇面构图正好一反一正,一朝上,一朝下,

无论朝上还是朝下都可以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

文章均来源互联网筛选,精编整理公益分享。我们敬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注明来源。若因客观条件所限未知原始出处或作者的请原创人与我们编辑联系及时标注或删除。(客服QQ:)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xryp.com/elyf/14499.html

------分隔线----------------------------